生年不详1468年逝世正統十年乙丑科進士明朝監察御史明朝山東按察使明朝山東布政使明朝右副都御史南京刑部尚書万安人刘姓
萬安正統進士監察御史遼東明景帝按察使天順副都御史周忱應天府刑部尚書成化致仕
劉孜(?-1468年),字顯孜,江西萬安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正統十年(1445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出按察遼東。明景帝即位后,當時有官員建議南遷,劉孜則請求斬言者以穩定人心。之後升山東按察使[1]。天順四年,吏部舉天下治行卓異者,按察使中只有劉孜一人,於是升山東左布政使。次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江南十府。當時蘇、松財賦自從周忱立法后,多有更改,劉孜重新制定,為民方便。成化元年,賑災應天府饑荒,他並請各地開倉放糧,使得百姓生還者無數。隨後他廢除各地苛政斂財,之後召拜為南京刑部尚書。
成化四年(1468年),劉孜致仕,死於回鄉途中[2]。
註釋
^ 《明史》(卷159):“劉孜,字顯孜,萬安人。正統十年進士。授御史,出按遼東。景帝即位,有建南遷議者。孜馳奏,乞斬言者以定人心。期滿當代,朝議邊務方殷,復留一歲。再按畿輔。時方築淪州城,以孜言罷。擢山東按察使。”
^ 《明史》(卷159):“天順四年,吏部舉天下治行卓異,按察使惟孜一人,遷左布政使。明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江南十府。蘇、松財賦,自周忱立法後,代者多紛更。孜首訪忱遺積,斟酌行之,民稱便。成化元年,應天饑,方振貸,而江北饑民就食者眾。孜請盡發諸縣廩,全活無算。時民間多積困:瀕江官田久廢沒,仍責輸賦;蘇、松、杭、嘉諸府僉補富戶;南京廊房既傾圮,猶征鈔;上元、江寧農民代河泊所綱戶采鰣魚;應天都稅宣課諸司額外增稅;江陰諸縣民戶償納荒租;六合、江浦官牛歲徵犢。孜皆疏罷之。召拜南京刑部尚書,以宋傑代。四年致仕,道卒。孜廉慎,治事精審。然持法過嚴,時議其刻。傑為人長者。居二年,罷去,而邢宥代。”
正統十年(1445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商 輅 - 周洪謨 - 劉 俊
|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50名 |
曾蒙簡 - 夏時正 - 蕭 彝 - 章 綸 - 崔 璵 - 陳 律 - 錢 博 - 全 智 - 張 洪 - 陳 濂 葉 武 - 馮 維 - 方 杲 - 許 振 - 黃 霖 - 葉 冕 - 宋 瑮 - 杜 銘 - 陳 璉 - 李 梁 李庸修 - 劉 孜 - 林 義 - 李 賓 - 李叔玉 - 張 春 - 朱 海 - 王 鎮 - 葉 盛 - 盛 俊 劉 珷 - 項 璁 - 浦 清 - 錢 昕 - 金 亮 - 周 宣 - 周 旋 - 羅 紳 - 劉 會 - 陸 厚 徐 昌 - 徐 瑄 - 卞 榮 - 應 顥 - 劉 昌 - 陳雲鵬 - 陳 暄 - 許仕達 - 王 福 - 金 愷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97名 |
陶 銓 - 許 箎 - 沈 綱 - 劉 諭 - 姚 恭 - 林時㴱 - 趙 訪 - 吳 中 - 周 鑑 - 羅 箎 沈 和 - 胡 濬 - 徐 彬 - 盛 琦 - 袁 廣 - 楊 渙 - 林長清 - 王 鉉 - 丁 璿 - 李友聞 王 允 - 楊禮和 - 陳 善 - 徐 行 - 趙 昂 - 童存德 - 毛 珍 - 張 紳 - 衞 儀 - 尹 恕 涂 謙 - 胡 深 - 周 瑩 - 唐 維 - 陳 璚 - 樓 澤 - 呂 正 - 趙永寧 - 李 奎 - 馮 時 陳 方 - 孫 祥 - 曹 凱 - 陳 寬 - 甯 良 - 李 錫 - 申 祐 - 季 駿 - 陳 詠 - 王 紹 王 宣 - 林廷舉 - 周 璹 - 原 傑 - 宋 璽 - 宋 欽 - 史 敏 - 張 讓 - 高 閏 - 田 瑧 馬 垸 - 朱 縉 - 莊 敏 - 王 敞 - 陳叔紹 - 向 敬 - 柴文顯 - 蘇 霔 - 董 方 - 嚴 樞 曹 得 - 劉羽翔 - 黃 鎬 - 何 琛 - 劉 璉 - 盧 中 - 邊 永 - 馬 馴 - 周 瑜 - 陳 瓛 朱 英 - 胡 端 - 張 翰 - 齊 讓 - 黃 綬 - 王 瓖 - 高 安 - 沈 紀 - 潘伯通 - 戴 珤 李 和 - 姚 哲 - 曾 卓 - 鄭 瑄 - 潘 暄 - 丁 本 - 蕭 斌 - --- - --- - ---
|
---|
| 前一科:正統七年壬戌科 · 後一科:正統十三年戊辰科
|
|